育兒小常識

爸媽好想睡~拜託孩子趕快睡!小孩不睡覺?13個理由馬上告訴你!

嬰兒不睡覺

Last Updated on 2021-12-16 by ping

  • 小孩不睡覺?爸媽就不用睡!
  • 爸媽都想知道為什麼小孩不睡覺?
  •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?
嬰兒不睡覺?

研究指出,30%的小孩在3歲以前可能患有睡眠問題

這時期睡眠問題還會影響到兒童時期的發展,可能會有體重問題、社交情緒問題、專注力不足、行為問題等,甚至造成媽媽憂鬱症的比率增加。

人類發展學理論

人類發展

嬰兒期:指出生 28 天後至 1 歲。此為生理快速發展的最早階段,心智發展已有物體恆存概念,語言上可說出有意義的字。

人生中有兩個快速生長期,一個是出生後 6 個月,另一個是青春期階段。

胎兒到嬰兒階段,遵循從頭到尾、從近端到遠端、從整體到特殊的發展模式。

嬰兒微笑

嬰兒出生後就會開始發展學習語言的能力,包括區辨語音的能力、產生語音的動作控制、辨認物品與分類概念的形成、記憶及模仿能力的發展,以及互動能力的成長。

嬰兒出生後正常的行為反應,例如哭、微笑、注視等。

6 個月後嬰兒對於母親或其他照顧者會產生選擇性的社會行為,對熟悉的人產生依賴與依附行為,對陌生人產生哭或退縮行為出現,面對陌生人焦慮及與母親分離後產生哭泣的分離焦慮。

佛洛伊德性心理發展理論

佛洛依德將性心理理論分為五個階段,並把每個階段對應滿足自身各部位,則稱為快感區,能夠發展及主宰性格的主成,當需求不足或過度滿足時,常會有性格停滯等現象,並會在成人時表現出來

嬰兒吸允

口腔期:出生至 1 歲,快感區為口腔。嬰兒經由吸吮、吞嚥、咬嚼等口腔活動來獲得滿足。

餵奶是此時期的發展主題。此階段是人格形成的基礎,若所給予的刺激過多或不足,則可能導致日後之人格特性,例如依賴、被動、幼稚、好辯、不信任等。

艾瑞克森-心理社會發展理論

嬰兒信任感

信任感對不信任感:出生至1歲,重要關係人是母親或主要照顧者。

如果母親能滿足嬰兒的基本需求,付出愛與關懷,則嬰兒能發展出對人的信任感,如果基本需求不足,容易影響往後與他人建立的信任感。

皮亞傑-認知發展理論

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
此時期嬰兒可了解物體恆存

感覺運動期:出生至2歲,嬰兒運用出生後具有的視覺、觸覺、聽覺及基本反射能力來認識外在環境,主動追求新奇事物,並從中學習且模仿。

從本能的反射動作到有目的的活動,嬰兒逐漸增加適應與控制環境的能力。因觸摸的方式認為真假,早期嬰兒對於看不見的東西即認為消失不存在。

至1歲左右嬰兒會開始尋找眼前消失的物體,這表示已經開始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,使嬰兒了解人或物品雖然暫時不見,但仍然存在的道理。

嬰兒睡眠時間?

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發表各年齡每日睡眠時數表建議,嬰兒所需的睡眠時間會依照年紀的不同而改變,可參考下圖的嬰幼兒睡眠時間

每日睡眠時數表
每日睡眠時數表

睡眠有哪些好處?

利用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點,幫助肌肉與骨骼發展,並且提升新陳代謝,代謝身體脂肪。

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,可提升專注力,讓人情緒更加穩定

小孩為何不肯睡覺?

1.便秘:

如果嬰兒3天都不曾大便,就有便秘的情況出現

喝母奶的嬰兒在6個月前都不容易發生便秘情形出現,常發生於食用配方奶的嬰兒

未曾接觸副食品嬰兒不須而外補充水分,等到開始接觸副食品時,可給予少許的水分,也可從水果及湯類裡補充。

2.脹氣:

嬰兒為什麼哭泣

常發生喝完牛奶後,主要原因多是喝奶時吸入空氣,

該如何辨別呢?可用一邊手指放至嬰兒肚子上,另一手手指輕叩肚子上的指頭關節處,如有鼓音就可確認為脹氣

爸媽餵奶時要多注意嬰兒喝奶的角度,盡量不要讓嬰兒吸到空氣,可在喝完奶後抱直拍背,幫助寶寶打嗝

3.腸絞痛:

常發生嬰兒未滿四個月前,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,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,容易蠕動過快,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。

據統計45%的嬰兒都曾有過腸絞痛,常見的症狀為腸道痙攣,腹部鼓脹,這時嬰兒會非常躁動幾乎無法安撫,直到腸蠕動消失,或排氣才會緩解。

發作時間有2個高峰,晚上4點至8點,及半夜12點前後,可以塗抹薄荷油與熱敷腹部減緩不舒適感。

4.肚子餓:

嬰兒肚子餓

由於母奶與配方奶消化時間的問題,容易造成爸媽不知道什麼時候餓與不餓的問題,可以計算嬰兒喝奶時間與量,進而推算出嬰兒消化的時間,何時該餵奶的問題。

5.需要更換尿布:

嬰兒換尿布

更換尿布與進食牛奶有大多的關聯,基本上可以在喝牛奶前後更換,或是嬰兒哭鬧時檢查是否尿布已滿,這樣就可以幫助嬰兒有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
6.溫度太高:

嬰兒溫度太高

嬰兒太熱時容易不舒服、哭鬧、躁動及疹子的機率發生,如何辨別嬰兒體溫是否過高呢?可以摸身體中心位置如前胸、腹部與後背。

延伸閱讀:小孩這樣睡安全嗎?收納超方便!通透性超高!sena aire nuna多功能嬰兒床

7.燈光明亮:

嬰兒不睡覺?

在燈光明亮的環境中,容易造成嬰兒睡眠時間降低與品質下降等問題,可利用日夜光線不同,營造出白天與夜晚的差別,減少光線的刺激。

8.小孩硬撐不睡覺:

嬰兒不睡覺?
過度疲憊的嬰兒反而睡不著

小孩太累時常常會有想睡卻無法入睡的狀態出現,過度疲憊的嬰兒會極度抗拒睡眠,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,建議爸媽發現嬰兒開始打哈欠或是揉眼睛的情況出現時,就得讓嬰兒儘早睡覺


如果遇到不累的嬰兒,爸媽應該在白天的時間,讓嬰兒更多活動時間消化體力,減少睡不著的情況發生。

延伸閱讀:如何消耗小孩體力呢?10個月到5歲只需要一台?4合一多功能腳踏車

9.未與嬰兒建立安全感:

與嬰兒建立安全感

與嬰兒建立安全感有這麼重要嗎?首先我們把立場放在嬰兒上,當出生後來到一個新的環境,所有人都不知道小孩的需求是什麼?這時就會有缺乏安全感的心態

如何給小孩安全感呢?可以摟抱著小孩或讓手觸碰自己,也可以輕輕的按摩小孩,利用觸覺讓嬰小孩感受到你對他的愛。

10.驚嚇反射:

嬰兒驚嚇反射

常見於6個月內的嬰兒,這是一個正常的行為,主要是因為嬰兒本身面臨外界刺激時的本能反應,在6個月過後就會逐漸消失

6個月後還有反射,應判斷是否有大腦神經系統或癲癇等症狀

如何降低驚嚇反射?建議爸媽可以用包巾適度包袱嬰兒,讓嬰兒感受到猶如媽媽子宮內的安全感,讓嬰兒睡覺更安穩。

11.褪黑激素:

退黑激素圖表
退黑激素分泌年齡

嬰兒出生6週後,大腦才開始有褪黑激素,剛出生的新生兒沒有褪黑激素

褪黑激素跟睡眠有什麼關係呢?剛開始褪黑激素不一定會在晚上出現,有時會在白天,此時爸媽得讓小孩建立白天與夜晚的差別,藉此調整嬰兒的睡眠時間

由於光線會透過眼睛至大腦,提醒大腦已經白天,這時候身體就會開始抑制褪黑激素產生,小孩就會慢慢起床

所以建議爸媽夜間睡覺時盡量環境調整好,把燈關暗與安靜的環境,這樣就能讓褪黑激素在夜間時出現,讓嬰兒建立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。

12.腎上腺皮脂醇:

嬰兒出生2周至9個月後,腎上腺皮脂醇逐漸成熟,剛開始因為皮脂醇分泌不足,導致嬰兒無法分辨晝夜節律,出生後9個月皮脂醇分泌足夠後,嬰兒才會正常跟隨皮脂醇變化,了解晝夜節律分辨出何時又睡覺與起床。

由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提供

13.分離焦慮:

嬰兒分離焦慮

小孩常在6-8個月出現分離焦慮,由於嬰兒6個月後如同上述所提出皮亞傑物體恆存的理論,懂得分辨主要照顧者是否離開身邊等問題

此時爸媽可以不用過度操心,這都是正常的發展過程,可以長時間陪伴小孩讓他們增加安全感

適度漸進式分離,告知小孩你要去哪裡,給他們有心理準備,了解你要去哪邊,不會有不回來的想法出現,讓嬰兒降低分離的抗拒,並增加外出的適應力。

如何讓小朋友乖乖睡覺呢?

我會建議家長們可以建立家庭睡眠儀式,讓小孩熟悉這個方式

小孩與大人在固定的時間睡覺,讓小孩不會感受到自己與大人睡眠時間不同而拒絕睡覺,並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培養親子關係

一般家庭睡眠儀式盡量在30分鐘內完成,可以依照小孩年紀而做調整,並且帶有溫柔的說話方式,讓小孩能夠放鬆達到睡眠的階段

延伸閱讀:

tummy time是什麼?對嬰兒有那麼重要嗎?

2021小朋友聖誕禮物熱銷商品推薦!不用怕小孩不喜歡!絕對不踩雷!

幼兒刷牙-什麼時候要開始刷牙呢?怎麼刷牙才是正確的!如果小孩抗拒還要刷嗎?

2種組裝方式!小孩這樣睡安全嗎?sena aire nuna多功能嬰兒床

10個月到5歲只需要一台?推出去成為關注焦點- Globber trike 四合一多功能三輪車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