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要!不要!這可愛的奶音,你是不是覺得很耳熟
你的小孩會這樣回你嗎?不管你對他說什麼,他們就只會回不要!
一直回不要是正常嗎?
這種反應在專家學者眼裡是屬於一種negativism的症狀,就是我們常說的違拗行為
主要是小孩感受到他們回答不要時,可以改變爸媽很多做法,導致小孩認為一直說不要是非常誘人的事情
違拗行為在發展學裡算是一種正常的生長過程,爸媽們千萬不要認為小孩一直說不要就是叛逆的行為
小孩一直說不要會維持多久?
這種回話約從小孩2歲左右開始,此時期的小孩開始認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,面對任何事都想要有主導權
專家表示通常這種情況會維持半年~1年,但每個小孩會依照本身狀況不同,維持的時間也會有所長短
多數的小孩會再4歲以前停止這個狀況,等到小孩可以開始配合基本規局與規則
面對難搞的時期該怎麼做?
不能妥協的事情
每個小孩都能不吵鬧的坐在安全坐椅上嗎?我想這應該是多數爸媽在車上遇到的一大難題,該直接抱起來?還是讓他們繼續哭鬧呢?
這種危及生命安全的問題,我會建議多數爸媽,直接強制扣上安全帶,並在行駛的路途中都不能解開,就算小孩怎麼樣的吵鬧,這就是不能妥協的規局
如果爸媽不忍心小孩一直哭,那我會建議爸媽,可以先路邊停車,把小孩抱起,了解小孩目前哭鬧的原因,是否肚子餓、尿布濕、或者是太熱等問題
專家建議如果小孩不愛坐安全座椅,可以先從短距離開始訓練,跟他們說要去哪裡多久的時間,在不斷的增加坐安全座椅的時間
提早告知

面對這時期常常抗議的小孩,只要帶離開他們正開心的環境,小孩們會用盡各種方式抗拒,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爸媽會選擇妥協或直接帶離開
如果預期的時間內要帶小孩離開,可以提早告知小孩所剩的時間,讓他們了解到還有多久的玩樂,降低小孩們抗拒的狀態出現
爸媽的教育方式
你們有想過小孩的感受嗎?大人們也常常遇到這類型的事情,常常會對自己不斷的妥協,那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對待自己小孩呢?這種教育方式對嗎?
小孩在出社會前,主要能模仿的對象就是爸媽,爸媽怎麼做,小孩就會怎麼做
面對這時期的小孩,爸媽們也必須遵守自己的約定,讓他們了解到這就是規局
不要給小孩太多的限制
研究指出,小孩幼兒時過度的被限制行為,長大之後個性會較於孤僻,且依賴性高並附著幸福感低下等問題
在這個超大且未知的世界裡,剛出生的小孩要從中探索每項東西都是非常新奇的,就算是爸媽面對新事物也會覺得很好奇,想要去嘗試一下
不要去限制自己的小孩最初的好奇心,這是人類正常的發展史,限制他們的好奇心等同於侷限了他們更多的未來

過度的處罰
爸媽們對於小孩做錯事情認知上都有所不同,那小孩更不懂他做這件事情是錯誤的,在這個時機點給於過度的處罰,只會讓親子關係蒙上一點陰影而已
為什麼不要給小孩溝通的機會呢?很多事情他們有自己的想法,或許這個想法不對,但爸媽也可以利用這麼機會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,不需要直接給予處罰
良好的溝通,能夠幫助爸媽與小孩的親密關係更上一層樓,在正確的溝通後再給予處罰,這樣小孩才會了解到處罰的真正意義
改變詢問方式
是非題這個選項,在這時期的小孩,常常會選擇與爸媽們不同的答案,不是一直要,就是一直不要
小孩剛學會主導權的階段,什麼東西都想要自己做決定,爸媽們有想過給他們更多的選項嗎?除了要或不要之外還有哪些選擇呢?
詢問小孩要不要吃飯時,可以把要或不要的選項直接改變成食物的名稱,給他們2~3種的選項,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利,而不是單一的是非題
小孩的不要是真的不要嗎?

多數的爸媽都會認為只要小孩講不要,就是真的不要了嗎?你一定不知道這時期的小孩不要不一定是他不喜歡,而是他想要自己來,只是他們還不會表達而已
曾經我餵小孩吃飯時,小孩一直跟我說不要,當初我也單純的想說應該是吃飽了,準備要收拾餐具時,發現小孩自己主動拿起餐具吃東西,並且吃得非常開心
原來很多時候,是我們爸媽不了解小孩的真實想法,小孩他們也不會表達,所以建議爸媽們要多觀察小孩的個性,有時候他們的不要,並不是真的不要!
延伸閱讀:
嬰兒洗澡該注意哪5件事情?嬰兒洗澡時間到底要多久?爸媽不要怕!幫你快速搞定洗澡!
發佈留言